专家学者从理论层面研讨杜地“三长精神”,国际长征远动会发起人之一,管恩荣女士、杜文富先生也应邀出席

2017-11-23     来源:新华网

     11月18日,“杜地教授与‘三长精神’学术研讨会”在辽宁大连召开,来自北京、吉林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南、江西、广东、四川等地的近20位专家学者参会并进行学术研讨。

    “国际长征运动会”发起人、多所著名高校的客座教授、“中国好人”杜地于2009年开创性地把万里长江、万里长城、万里长征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蕴含的伟大精神融合在一起,提出了以“自强不息、坚韧挺拔、执着进取、勇于挑战”为主要内涵的“三长精神”。

    研讨会现场,杜地就“三长精神”作主题演讲。他表示,长江精神的博大包容、长城精神的不屈抗争、长征精神的挑战超越,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,是中国精神的聚合。“三长精神”体现了天、地、仁合一的哲理,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    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教授在发言中认为,“三长精神”是指三个重要的中国文化符号:长江、长城、长征——长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,长城代表了中国文化的脊骨,长征则是中华民族意志的象征,是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的标志。他指出,杜地将三者综合在一起进行宣传并且跟体育赛事结合起来,使文化传播有了载体,是一种创新性贡献。

    研讨会上,还有三位学者代表分别就长江、长城与长征精神进行了分析、阐释。山东理工大学马列主义学院院长李建民教授作了关于“长江精神”的发言。他指出地域文化研究已成为当前文化研究中的一股潮流,长江作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对其精神特质的阐发具有重大意义,长江经济带的繁荣持续发展也需要有文化的支撑。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注重挖掘长江精神的多元性、综合性与开放性内涵并进行提升并与现代化发展实践相结合。

    中国人民大学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》编辑部副主编杨万东教授作了有关“长城精神”的报告。他认为,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千年建构而成的文化符号,促进、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整体意识,是将中华民族连接在一起的物质纽带,也是中华民族的传奇、图腾与建筑奇迹,昭示了中华民族坚韧、执着的精神品质,表现了热爱故土、渴望并守护和平的价值取向。

    《江西社会科学》杂志社俞晖副主编作了关于“长征精神”的报告。他指出,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革命实现从挫折走向胜利转折的重要原因。

    西南财经大学蒋南平教授对以上发言作了学术点评,认为学者从历史、文化、经济、政治等多个角度对杜地提出的“三长精神”进行了阐释与解读,他肯定了“三长精神”的创新性并高度评价了杜地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。

    与会专家学者在发言中一致认为“三长精神”的提出对当前中华文化的挖掘、提炼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,应进一步加强“三长精神”的理论层面研究,推动“三长精神”理论的实践。

    为宣传、推广和践行“三长精神”,杜地不仅在国内外几十所高校、科研院所演讲数百场,而且在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几十所大学的支持下创办了“国际长征运动会”,迄今已在国内成功举办了五届11次,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,亦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。此外,杜地还出资创建了艺术展览馆,以艺术品的形式全方位展现“三长精神”。